Search

“目前住高鐵區,近期欲換屋(區域也是鎖定在高鐵區),預算一定要拉到4000萬嗎?會不會以後不容易轉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“目前住高鐵區,近期欲換屋(區域也是鎖定在高鐵區),預算一定要拉到4000萬嗎?會不會以後不容易轉手?“,讀者問。

這個部份,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作切入:

1.需求面
首先,買房首先滿足需求,而後才是評估未來轉手是否保值。若你把保值看得比自身購屋需求來得重要,承認吧,你是在投資置產,而不是在認真評估自住這件事。

而據觀察,一般換屋族若要換屋,普遍會有的條件設定:
a.坪數要比現在住得大(或相當)
b.區域要比現在得好(或相當)
c.屋齡要比現在住得新(或相當)
d.建商、質感或景觀要比現在住得好

以上的每一個條件,都是金錢的堆加再堆加。若每一項你都想要滿足,那就是拿更多錢來換。

再者,以目前的市況:“就算你有預算,也不見得有物件讓你買“。當市場的買方都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找房子時,預算高低往往就成了決勝關鍵。

自住買房其實沒那麼難,訂出預算,並列出各個條件的priority,在預算內做能力可及的事,保持初心,量力而為。

2.轉手難易度

這陣子預算會衝到4000萬以上的高鐵換屋族,坦白說,原始換屋預算說不定才2500~3000萬左右而已。但之所以要把預算提高,是因為若不把預算提高,能挑選的物件真的不理想。此外,高鐵一些中古屋社區,三房總價都上攻到2000~2500萬了,若要換屋,預算勢必要往上添加。

沒錯,總價4000萬以上的住宅,對很多人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門檻(貸款最高上限5.5成,沒有寬限期,利率最低1.72%)。但若市況持續是"供不應求+小坪數產品持續上攻單總價",那麼4000萬這個數字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很快就會成為基本數字。

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:
近五年來,建商為了房子順銷,推案幾乎都以小坪數產品為主力。這些買盤在接續的幾年間,將陸續會有換屋的需求。若不及早卡位,你以後要跟近幾年的首購買盤分食著為數不多的換屋產品,競爭會更加激烈。

而且以現在高鐵新案動輒60萬的水位來看……建商以後若要推60~80坪的房子,大概機率也微乎其微了。

--
最後,市況好的時候,大坪數產品一定是最後才漲;而市況差的時候,也一定是大坪數產品最先滯銷、跌價。

高價產品,以銷售面來說,雖不會比低總價跑得快、賺得多,但因為有自住需求所以才會購買。而換了房子,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給自己與家人,其價值程度高低,相信並非以冷冰冰的投報數字足以衡量的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,沒有一篇篇繁瑣的房地產廣告行銷。只有最真誠的房仲生活分享。
View all posts